长春财经学院,作为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自1988年建校以来,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已逐渐成长为教育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将深入探讨长春财经学院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及其对教育新格局的积极贡献。
一、转型升级的背景与契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长春财经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抓住机遇,于2015年开始实施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这一转型不仅是对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
二、转型升级的具体举措
1.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数字化转型
长春财经学院将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纳入“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了《长春财经学院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全面谋划、推进智慧校园和信息化建设。同时,组建吉林省数字经济研究基地和吉林省数字经济学会,为学校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探索。
2. 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融入数字化要素
学校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和学院壁垒,通过数字赋能、文理工交叉、专业融合、产业对接,融入数字化要素,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改造。积极开发建设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经济等新兴交叉复合型专业,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长春财经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深入推进“一院一特色、一系一金专、一师一优课、一生一竞赛”的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4. 拓展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
学校不断完善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与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长春市政数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数字经济创新服务团队,对接服务30余个乡镇和企业。
三、转型升级的成果与贡献
经过多年的转型升级,长春财经学院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学校培养的数字经济本科毕业生超过1.5万人,高层次人才324人。连续举办7届吉林省数字经济人才双选会,提供2万余个岗位,人才就业留省率53.66%。
2. 科学研究能力增强
学校承担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金融学院教工党支部获评国家级样板支部,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评国家级双带头人工作室。
3.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学校与长春综合保税区、龙井市政府、农安县政府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13个数字经济创新服务团队,对接服务30余个乡镇和企业。
四、展望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春财经学院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努力打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样板,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