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作为浙江省内一所重点建设高校,多年来始终秉承“明德笃学,经邦济世,崇实创新,勇立潮头”的校训精神,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财经人才。本文将深入解析浙江财经大学卓越人才培养之路,探讨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

一、以生为本,深化“四金”建设

浙江财经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化“四金”建设,即“金课、金师、金研、金才”。这一理念旨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财经人才。

1. 金课建设

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打造“金课”体系。通过引入国际先进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质量。例如,学校引进了国际知名大学的金融学、会计学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2. 金师培养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金师”团队。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教师培训、实施教师评价体系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例如,学校设立了“杰出教授”和“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3. 金研推动

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推动“金研”发展。通过设立科研基金、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交流,激发师生的科研热情。例如,学校设立了“浙江财经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支持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项目。

4. 金才培育

学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培育“金才”。通过开展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二、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地方财经高校,浙江财经大学勇担新文科建设重任,积极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1. 经济学拔尖人才创新班

学校于2014年率先设立经济学拔尖人才创新班,依托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经济学人才。

2. 文华创新学院

2020年,学校决定建立文华创新学院,开办数智财政、智能审计、数智管理、语言数据、数字财经新闻等创新班及经济学拔尖人才班。这些专业招生班均立足跨学科交叉融合型定位,采取全新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改革。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全面发展

浙江财经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1. 大类分流、专业准入准出

学校实行大类分流、专业准入准出制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最终成就最好的自己打下基础。

2. 三课堂、微专业、本硕贯通课

学校搭建复合型、跨学科的培养体系,新设人工智能、创业管理微专业,促进人才培养的交叉复合。同时,增设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三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短学期课

学校实施短学期课制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总结

浙江财经大学在卓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学校将继续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高素质财经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