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海财经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财经类高等学府,自1905年建校以来,历经百年风雨,培养了无数财经领域的杰出人才。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历任院长作为学校的掌舵者,引领着学校不断变革与创新,推动着财经教育的进步。本文将回顾上海财经大学历任院长的历史,揭示财经教育变革之路。

第一任院长:杨寿彭

简介

杨寿彭(1879-1953),字梦兰,浙江绍兴人。1905年,上海财经大学前身——南洋公学商科成立,杨寿彭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

掌舵时期

在杨寿彭的带领下,南洋公学商科逐渐发展壮大,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商业人才。他主张“教育救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爱国情怀。

变革举措

  1. 设立商科,开设会计、银行、保险等专业课程;
  2. 建立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
  3.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

第二任院长:胡适

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6年,胡适接任上海财经大学第二任院长。

掌舵时期

胡适任职期间,正值我国社会动荡,他主张“教育独立”,致力于推动学校发展。在他的努力下,上海财经大学逐步成为国内知名的财经高等学府。

变革举措

  1. 提出“教育独立”理念,争取学校独立自主权;
  2. 修订课程设置,增设经济学、国际贸易等新兴学科;
  3. 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授课,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任院长:陆象贤

简介

陆象贤(1898-1981),字伯仁,江苏宜兴人。1946年,陆象贤担任上海财经大学第三任院长。

掌舵时期

陆象贤任职期间,正值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主张“为民族复兴培养人才”,致力于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变革举措

  1. 调整学科设置,加强经济学、财政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建设;
  2. 拓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
  3. 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任院长:陈岱孙

简介

陈岱孙(1900-1996),字季宏,浙江杭州人。1979年,陈岱孙担任上海财经大学第四任院长。

掌舵时期

陈岱孙任职期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他主张“与时俱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变革举措

  1. 优化课程设置,增设新兴学科,如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等;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
  3.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任院长:胡乃武

简介

胡乃武(1945- ),上海人。2004年,胡乃武担任上海财经大学第五任院长。

掌舵时期

胡乃武任职期间,上海财经大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他主张“特色立校”,推动学校迈向国际一流大学。

变革举措

  1. 建设高水平学科,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2. 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财经人才。

结语

上海财经大学历任院长在各自掌舵时期,为学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以崇高的教育理念、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引领着财经教育变革之路。如今,上海财经大学已发展成为国内顶尖的财经类高等学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财经领域的杰出人才。在未来,上海财经大学将继续秉持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发展,为我国财经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