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知名学府,其前身中原大学在我国的革命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将带您穿越时空,探寻中原大学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传奇历程,一同揭秘其辉煌前身的奥秘。

中原大学的诞生

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后期,为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巩固不断扩大的中原解放区,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一所“抗大”式学校——中原大学。学校最初临时校部设在河南宝丰县城北大白庄,办公用房是村北一个关帝庙内的三间土瓦房。

学校的迁徙与发展

迁往开封

随着投考中原大学的青年学生逐渐增多,校舍不足,导致宝丰县城内外10公里都住有中大学员,且交通工具缺乏,学员的高度分散给办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中原局决定将中原大学迁至开封发展。

1948年10月24日,开封第二次解放,中原大学迁至开封,暂住河南大学。期间,学校出现了两个校名,门楣为国立河南大学校牌,校门中间的方形石柱上是苍劲有力的中原大学校牌。

迁往武汉

1952年,我国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原大学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迁至湖北武汉。从此,学校开始了在武汉的新篇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发展

学科建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学科,形成了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体,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教育质量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学校在国内外各类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社会影响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我国知名的高等学府,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语

中原大学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传奇故事,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