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国内较早从事乡村振兴理论、政策与实务问题研究的科研机构,其在推动农村发展新篇章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凸显。本文将深入解析中心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中心简介
成立背景与使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12月,旨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农业农村发展前沿。中心致力于建设成为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乡村振兴研究高地,成为乡建新知、服务地方经济的思想阵地,以及振兴乡村人才、培养三农干部的培训基地。
研究方向
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乡村振兴理论与政策
- 乡村振兴与贫困治理
-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
- 乡村振兴规划与应用
研究成果与贡献
重大重点项目
- 吴海涛教授主持的“中国相对贫困的多维识别与协同治理研究”
- 陈池波教授主持的“新常态下农业支持政策执行情况评估与执行机制优化研究”
- 郑家喜教授和陈池波教授主持的湖北省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重点项目
- 张开华教授主持的湖北省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重点项目
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
中心拥有专兼职研究人员1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
推动农村发展的策略
产业振兴
- 做精做优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如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
- 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强化农业食品保障功能,拓展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功能。
人才引进与培育
-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发挥农村人才的关键作用,为乡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
- 弘扬乡村文化,传承优秀传统,赋予乡村新的活力。
- 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山水林田湖草,让绿水青山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
改革创新
-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解制约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总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在推动农村发展新篇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入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心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展望未来,中心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农村发展,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