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尔曼”)是一家主要从事珠宝、玉器加工和销售的企业。1993年成立,1996年12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然而,2005年3月,达尔曼因无法披露定期报告而成为中国第一个遭退市的上市公司。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了研究企业财务舞弊的重要案例。
财务舞弊手法与特点
一、财务舞弊手法
- 虚构销售收入:达尔曼通过虚签建设施工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虚假付款,虚增工程设备价款等方式虚增在建工程,从而虚构销售收入。
- 虚增利润:通过上述虚构的销售收入,达尔曼在账面上虚增了利润,使得公司的财务报表看起来十分健康。
- 违规担保与质押:达尔曼存在重大违规担保及质押问题,涉及金额巨大。
- 信息隐瞒与虚假陈述:达尔曼在信息披露上存在重大隐瞒和虚假陈述,误导了投资者。
二、财务舞弊特点
- 系统性舞弊:达尔曼的财务舞弊并非个别事件,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系统性舞弊手段进行的。
- 持续时间长:从上市到退市,达尔曼的财务舞弊长达八年之久。
- 金额巨大:达尔曼从股市和银行骗取资金高达30多亿元。
- 影响恶劣:达尔曼的财务舞弊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了严重损失,对证券市场造成了恶劣影响。
舞弊原因分析
- 内部人控制:达尔曼的董事长许宗林一手控制了公司,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
- 监管缺失:在达尔曼的财务舞弊过程中,监管部门存在监管缺失问题。
- 利益驱动:达尔曼的财务舞弊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
投资启示
- 加强公司治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 强化内部控制: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防止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
-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企业应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真实、准确地披露财务信息。
-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财务舞弊行为。
总结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是一起典型的系统性财务造假案例,对投资者和证券市场造成了严重损失。通过对这一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提高对财务舞弊的识别能力,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