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校徽,作为这所百年学府的象征,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内涵。本文将深入解析上海财经大学校徽的设计理念、历史演变以及其背后的传承与创新故事。

一、校徽设计理念

上海财经大学校徽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校“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精神。校徽中心图案由书籍、算盘、钱币等元素构成,寓意着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为主,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二、历史演变

  1. 初创时期: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商科,标志着上海财经大学的前身诞生。此时的校徽设计较为简单,主要以校名和创立年份为主。

  2. 国立上海商学院时期:1932年,学校更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此时期校徽设计开始融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如龙纹、莲花等。

  3. 上海财经学院时期:1956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学院。此时期校徽设计更加注重简约与大气,以书籍、算盘、钱币等元素为主要表现手法。

  4. 上海财经大学时期:198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此时期校徽设计进一步优化,将校名和中心图案进行了更加完美的融合。

三、传承与创新

  1. 传承:上海财经大学校徽在设计上始终传承着“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精神,体现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

  2. 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徽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如在2005年,学校为庆祝百年校庆,对校徽进行了局部调整,使得校徽更加符合现代审美。

四、校徽寓意

  1. 书籍:代表着学校以知识传承为己任,培养有学识、有修养的人才。

  2. 算盘:象征着学校注重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的教育,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3. 钱币:代表着学校培养的学生具备经济头脑,能够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4. 校名:体现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办学特色。

五、结语

上海财经大学校徽作为学校的精神象征,承载着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上海财经大学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精神,不断传承与创新,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