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简称“上财”,是我国著名的财经类高等学府。然而,尽管其地处经济中心上海,且历史悠久、学科实力雄厚,但它的名字中并没有“上海”二字,而是以“财经大学”为名。那么,上海财经大学为何不叫“申大”?它的命名由来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一、历史渊源:商科教育的先驱

上海财经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标志着我国商科教育的开端。1921年,随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扩展为国立东南大学,商科迁址上海,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被誉为“商科教育的摇篮”。

二、独特命名:突出财经特色

上海财经大学之所以不叫“申大”,而是以“财经大学”为名,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命名理念。在当时,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各大学纷纷成立,但以“财经大学”命名的大学却寥寥无几。上海财经大学选择这样的命名,旨在突出其财经特色,强调学校在财经领域的专业优势。

三、传承与发展: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上海财经大学历经多次变迁,从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到国立上海商学院,再到上海财政经济学院,最终在1985年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这一过程见证了学校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上海财经大学继续秉承“经世济民,诚信创新”的校训,努力培养高素质的财经人才。

四、学科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财经人才。在学科建设方面,上海财经大学形成了以应用经济学、财政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会计学等为主的优势学科。

五、人才培养:立德树人,追求卓越

上海财经大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秉持“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财经人才。

总结

上海财经大学之所以不叫“申大”,而是以“财经大学”为名,源于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命名理念。这一命名既突出了学校的财经特色,又传承了学校的历史底蕴。在新的历史时期,上海财经大学将继续发挥其在财经领域的优势,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财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