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莱芜山东财经大学,作为一所具有工科优势和行业特色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不仅在山东省内享有盛誉,其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举措也吸引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解析莱芜山东财经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成就,揭示其如何开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学校简介
莱芜山东财经大学成立于1951年,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设有教学单位34个,科研单位5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学校在工程学、数学、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展现出其深厚的学科实力。
人才培养模式
1. 数字化转型
莱芜山东财经大学积极响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421”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推进教育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构建数智化人才培养机制。这一计划涵盖了专业数字化建设、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数字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2. 产教融合
学校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与金现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实现“引企入教”,提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的实用性。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就业竞争力。
3. 课程体系
莱芜山东财经大学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演化趋势,共同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开发思维,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夯实基础理论知识。
创新举措
1. 实践思政教育
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积极探索实践思政教育。通过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推动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2. 创新创业教育
莱芜山东财经大学以“培树新时代未来合伙人”为育人理念,设置“未来合伙人”创新人才实验班。通过实践育人、理论补板、项目驱动等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国际化视野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通过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成就与展望
莱芜山东财经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创新举措和特色模式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
莱芜山东财经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新篇章,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更是对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践行。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莱芜山东财经大学正引领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