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葛洲坝,一座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的巨型水利枢纽工程,自1970年代开始建设,历经数十年的艰苦奋斗,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央视财经频道近日对葛洲坝的建设历程、技术突破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报道,以下是对这一报道的详细解读。
葛洲坝工程简介
建设背景
1970年代,为了解决湘西、鄂西、豫西、川东等地区的电力需求,湖北省委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请示报告》。经过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和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葛洲坝工程于1970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
工程特点
葛洲坝工程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集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工程主要由大坝、船闸、电站等组成,其中大坝全长2561米,高7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坝之一。
技术突破与创新
施工技术
由于当时中国没有修建这类大坝的经验,葛洲坝工程采取了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1981年1月3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工程提前完成,创造了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设备创新
葛洲坝电站安装了21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71.5万千瓦,是我国当时最大的水电站。这些机组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发电技术,实现了高效、环保的发电。
社会效益
电力供应
葛洲坝工程的建设,为长江中上游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航运发展
葛洲坝船闸的建成,使长江的航运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旅游资源
葛洲坝工程不仅是一座水利工程,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央视财经报道解读
报道重点
央视财经频道对葛洲坝工程的报道,重点介绍了工程的建设历程、技术突破和社会效益,展现了葛洲坝工程在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重要地位。
报道意义
此次报道不仅是对葛洲坝工程的一次全面回顾,更是对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肯定和赞扬。通过报道,让更多人了解葛洲坝工程,感受我国水利建设者的智慧和勇气。
结语
葛洲坝工程是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展现了我国水利建设者的智慧和勇气。央视财经频道的报道,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葛洲坝工程,为这座工程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和伟大成就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