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财经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广东财经大学作为一所以财经学科为特色的省属重点大学,近年来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财经精英。本文将从协同育人的背景、模式、实践及成效等方面对广东财经大学的新模式进行揭秘。

一、协同育人的背景

1. 国家政策导向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协同育人。广东财经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2. 社会需求变化

随着金融、会计、管理等财经领域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广东财经大学意识到,单一的校内教育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亟需开展协同育人。

二、协同育人新模式

1. 校企合作

广东财经大学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财经人才。校企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
  • 开展订单式培养:针对企业需求,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门人才。
  • 企业导师制度: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学生导师,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帮助。

2. 校校合作

广东财经大学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开展校校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校校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学分互认:与国外高校开展学分互认,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学习机会。
  • 联合培养:与国内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财经人才。
  • 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3. 社会资源整合

广东财经大学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社会资源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 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 创新创业: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实践及成效

1. 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通过协同育人新模式,广东财经大学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2. 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协同育人模式下,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毕业生在职场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3.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广东财经大学的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结语

广东财经大学协同育人新模式为我国财经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未来,广东财经大学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财经精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