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财经领域的信息错综复杂,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其中的奥秘往往显得困难重重。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栗子,帮助读者轻松读懂复杂的经济现象。
一、高房价背后的奥秘
1. 级差地租理论
假设北京四环以内核心区现有城镇住房总量是1,城乡结合部的住房总量是3,远郊区县的住房总量是5。那么,这三个区域现有的住房存量资源是1:3:5。8-10年后,这个比例关系可能会变成1:8:20,即现在北京核心区城镇住房占北京行政辖区所有住房资源的比重是1/9,而8-10年以后,这个比重就是1/29。显然,核心市区的房子是变得更稀缺了。
这种现象在特大城市极为显著,这就是著名的级差地租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二卷中用了整整四章来分析的地租理论,仅仅用了几组简单的数据,就把晦涩的地租理论解释清楚了。
2. 房价调控与市场均衡
假定一个城市有100户家庭想改善住房,开发商每年只能盖10套新房。如果把供需全部交给市场,价格就会涨到第10户恰好买不起,第11户买不起。第10户买得起的时候,恰好10户居民买了10套房子。在经济学意义上,这叫短期均衡。
但是,政府说不行,要把价格降到第70户都买得起。那么以下问题出现了:
- 第一个问题:假定政府通过调控,将房价降低到第70户买得起,那么市场会出现哪些变化?
二、金融界的“期限错配”
1. 期限错配的定义
期限错配,度娘是这么说的:如果风险缓释的期限,比当前的风险暴露的期限短,则产生期限错配。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短存长贷这种现象除了存在于P2P行业中也普遍存在于银行业。
2. 期限错配的表现形式
期限错配可以说是由拆标引发的。三种表现形式:
- 时间拆标下的期限错配
- 短期标投长期项目
- 起始时间错配
3. 期限错配的风险
期限错配表面上提高了资金流动性和融资效率,但背后风险不容小觑,从本质上来说十分接近庞氏骗局。一旦平台资金链断裂或发生挪用行为,离风险也就不远了。
三、MBA管理类经济类联考中的逻辑方法
1. 求同法
求同法,简单来说,就是在多个不同的情况中,找出它们共有的因素,并假设这个共有因素是导致结果的原因。这种逻辑方法常常用于初步判断因果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提供方向。
2. 求同求异并用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求同法和求异法结合起来使用的一种逻辑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关注不同情况下的共同点(求同),还关注不同情况下的差异点(求异),从而更全面地分析因果关系。
四、总结
财经领域的奥秘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各种逻辑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就能轻松读懂复杂的经济现象。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